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
——考古寻根记
■ 苏秉琦
 
    华(花)人、龙的传人、中国人的源、根从何而来,三者成为近义词从何说起?中国考古学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对于这问题总算已经找到解答的钥匙。
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都有自己的根(祖先)、自己的标志。两者出现或形成的时间约距今六七千年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仰韶文化的一种标志是玫瑰花(包括枝、叶、蕾、冠或仅花冠);而红山文化的一种标志是龙或仅龙鳞。
华(花)和龙最早分别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间的华山脚下和燕山之北,而两者的根(祖先)的成长时间则在距今七八千年间,产生的时间同步、条件相似,追根究底尽管我们不能说两者从开始就是“一家人”,但却可以承认这件事实本身意味着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东亚大陆了。

华(花)与龙的结合(距今五六千年间)
    华山脚下的玫瑰与燕山以北的龙的中间对接点在桑干河上游(河北省、山西省北部)一带。
两者真正结合到一起的证据发现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喀左(辽宁省西部地区)一带,时间不晚于距今五千年间。那里近年发现的红山文化后期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含有玉雕猪龙、玉雕玫瑰、玫瑰图案彩陶筒座与彩陶盆的巧妙结合。玉雕猪龙放在男墓主人身上,彩陶玫瑰图案盆和筒座配置在积石冢四周。
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可以看作是以龙和华(花)为象征的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结合到一起,从而迸发出文明“火花”。

历史的转折
    距今五千年左右期间,中华文明面临又一个历史的大转折。现在已摆在面前诸多迹象,如:青铜器的传布和文字的发明,篮纹陶器、三空足陶器、朱绘陶器的起源等等。
例如中国古文化中有一组奇妙的器皿:小口尖底瓶和空三足的鬲类。前者流行的时间约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后者流行的时间约距今五千至两千四五百年间。商代甲骨文中也有一组和它们相应的象形字。在大青山下的河套地带和桑干河上游地带的考古发现,证明两者有过交错关系,可以论证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甲骨文有关的三个象形文字代表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时期(七千至五千年间,四千至五千年间和四千至两千年间)的特征器皿。第二,三个象形字的创造者只能是模仿他们亲眼看到、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器物形态。因此,甲骨文实物虽出自晚期商代人们之手,它们却为我们留下中国文字初创时期的物证。

中国——观念形态与政治实体的形成
    距今四五千年间,以晋南襄汾为中心的“陶寺”遗址为代表的一种古文化,人们使用大石磬与鳄鱼皮鼓随葬,反映社会发展到比红山文化更高的阶段。他们使用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器物群,包括源于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的斝,到真正鬲出现前的完整序列,源于红山文化的朱绘龙纹陶盘、源于长江下游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一种“∠”型石推刀,反映他们的文化面貌已具备从燕山以北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
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活动中心在晋南一带。“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正在此时,所以称舜即位要“之(到)中国”。后人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一词最初指的是“晋南”一块地方,即“帝王所都”。而中原仰韶文化的“花”和北方红山文化的龙,甚至包括江南的古文化均相聚于此,这倒很像车辐聚于车毂,而不像光、热等向四周放射。这样,我们讲晋南一带的“中国”一词就把“华”、“龙”等都包揽到一处了。
 
作者简介
    苏秉琦,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提出了“一万年文明起步”、“满天星斗说”,在中国考古学界被广泛引用。著有《苏秉琦考古学论文集》、《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版权所有:轩辕文化网
燕云大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1765号-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