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县 打造魅力清水
共清水县委书记 刘天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奋斗目标,积极建设文化强县,努力打造魅力清水。
 
一、树立文化自觉,加快文化发展
    清水古称上邽,扼关陇要冲,处雍凉之会。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文化发祥地、西汉名将赵充国家乡,被省民协和文化部先后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轩辕文化之乡”。人文初祖的降诞初兴,早期秦人的艰难崛起,充国作武的历史荣光,天骄挥鞭的千古绝唱,边防锋线的战火硝烟,民族融合的华丽转身,学儒名士的雅游深隐,丝绸之路的长歌短吟,梓里乡贤的高风亮节,独特物俗的流光溢彩,广大民众的自强不息,在这方古老文明的热土上创造了绵延不绝,魅力四射的文化篇章。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种文化人才缺,各类文化企业少,农村文化和民生文化发展任务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大,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亟待增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下功夫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领会“四个加强”、“四个越来越”的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六大战略部署”的总体要求,主动顺应文化经济时代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性、自信心和创造力,把全面加快文化事业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方面,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创城乡文化事业共同繁荣、特色文化建设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局面,为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新突破,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品牌
    清水作为“轩辕故里”有史不绝书的历史记载和积淀丰厚的文化遗存。
    专家学者日益重视,广泛认可。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热情地为清水题写了“轩辕故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清水县命名为“轩辕文化之乡”。近年来,我们在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轩辕文化研讨交流及宣传推介活动,建成了轩辕广场、轩辕桥、牛头河文化风情线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不断扩大了“轩辕故里”知名度和影响力,轩辕文化已经成为清水地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之源”文化战略品牌重要内容。出生于清水的西汉名将赵充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首创“屯田”安边之策,对后世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系国家,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给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受到了历代史家、特别是伟人毛泽东的高度称赞。汉代赵充国陵园遗址不断扩建,气势恢宏的充国广场今年已经建成。西汉名将赵充国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赵充国为“赵宋先祖”的学术观点在《华人论坛》提出,“赵充国研究”在海内外备受关注。“赵充国家乡”文化品牌具备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光彩和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史志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印证,清水县牛头河北岸“李崖遗址”为周孝王封赐秦人先祖的“非子秦邑”,是秦人先祖经营陇右、越过陇山、走进关中、统一华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牧马崛兴之地,作为秦文化的重要源头,作为与关中地区形成文化对接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唐始祖“李虎墓”,绚丽多彩的“宋墓群”,融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特别是有“香胜华清”之称,独具轩辕故里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展示清水魅力的一张迷人名片,享誉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的清水温泉,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都为我们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依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坚定不移地打造“轩辕故里”、“赵充国家乡”、“非子封邑”、“清水温泉”等优势文化品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轩口窑遗址保护区、轩辕黄帝纪念馆、轩辕谷部落文明体验区、轩辕故里民俗博物馆、轩辕书院、轩辕文化演艺会展中心、“非子封邑”、“非子马场”、赵氏先祖祠堂等一批主题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品牌文化开发利用力度,加强“轩辕文化旅游节”、“轩辕文化学术研讨年会”、“轩辕鼓舞”、“轩辕讲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的经营性、开发性整合和战略性策划运作,通过品牌文化和文化品牌建设的较大突破,把独树一帜的轩辕文化、先秦文化、充国文化等优势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问祖,观光问俗,把清水真正建成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大县、令人神往的华夏文明厚土、西部温泉体验的首选胜地、西部生态旅游的后花园。

三、坚定文化追求,发展文化产业
    清水“有文化、没产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至2010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828万元,不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不到生产总值的1%。要针对这一现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摆在实施“文化立县”战略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在着力建设优势文化品牌的同时,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要立足本土,开拓视野,尽快组建省级华夏轩辕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建立日益完善的文化开发研究、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围绕原生态文化题材,加强内涵和个性特质的研究开发,创作编排凸显清水历史文化底蕴的《轩辕黄帝》、《赵充国》、《轩辕鼓舞》、《道教音乐》、《清水小曲》、《清水民俗》、《清水民间故事》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有影响的史诗、歌舞、戏曲、动漫专题等文化艺术作品,通过舞台、广播、电视、网络、节会等各种途径抓好宣传推介,积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推动品牌文化深度开发和对外影响,为文化资源优势向文主的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体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创造条件。二要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开发建设工程。以融入天水旅游圈、“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圈和“西安—兰州”旅游圈为着眼点,精心打造和重点开发以轩辕谷、轩口窑、永清堡、古秦亭、非子牧场、赵充国陵园、李虎墓等始祖遗址为主的始祖文化旅游线,以清水温泉、三黄谷森林公园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主的康体休闲与生态观光旅游线,以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龙泉寺为验旅游线等品牌旅游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庞公玉、天河美酒、优质胡油、薄皮核桃、花牛苹果、清水木耳、绿色肉蛋、清水半夏、清水大麻等十大特色旅游产品,把清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将文化产业建设成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不断加快优势文化资源向黄金旅游市场转化,促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以创意为动力,培育现代文化品牌、产业基地和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娱乐、现代传媒、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剧、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产业,全方位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
 
四、重视文化创造,提升文化实力
    文化是资源、品牌和名片,更是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要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足、投入匮乏、人才短缺、原创能力弱、开发利用和加快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的实际出发,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谋划和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完善和出台“十二五”和中长期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设立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确保文化建设和发展财政经费投入稳中有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作用,形成发展文化事业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保证。二要创新发展格局。转变思想观念,把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文化作为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走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路子,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方位把文化生产力释放出来。三要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以交通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抓好城乡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步伐,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孵化培育创造必要条件。建立文化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完善交流互动机制,加强和改善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挖掘、抢救、整理和申报,开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营造鼓励文化创造、彰显文化活力的浓厚氛围。四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抢占人才这个比资金更为重要的发展资本,健全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培养文化名家、优秀文化企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重点和稀缺人才,扶持乡土人才开展艺术创作,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文化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五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县城重点抓好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中心、轩辕大剧院、轩辕文化产业园、文化体育公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在乡镇突出抓好综合文化站、影视厅、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在行政村(社区)突出抓好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业余剧团、传统文化传承人建设。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方针,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下乡”等各项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节目,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六要高度重视发掘、弘扬和引导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和“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深入人心,全面增强文化实力和发展竞争力。
版权所有:轩辕文化网
燕云大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1765号-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