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归口的传说
■ 阎克岐
 
    大禹治水已经离我们很远很远,说起归口,却离我们很近很近。归口,位于过去的迁安今日的迁西境内。归口又称龟口,在这里留下了与大禹治水有关的“累死黄龙笑死龟”的传说。这个传说激起我们对大禹治水是否来过滦河流域的求索。
    首先,远古时的滦河流域是否有过滔天的水患呢?回答是肯定的。广义上讲,远古时的神州大地水患频仍,如《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所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当代著名的研究上古文化的学者王大有在他的巨著《三皇五帝时代》中明确指出:“禹时,渤海的海岸已侵至今山海关以东,至迁安至蓟县(在山海关以西)一带。”笔者查阅众多史料后,发现大禹治水共分两大版块:一是南北导水部分,二是东西导水部分。南北导水部分即《禹贡》所载:“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禹疏通的这九条河流的位置,在袁柯所著《古神话选》和《中国神话故事词典》中都有详尽记述:“九河即徒骇、大使、马颊、胡苏、简、絜、鉤盘、鬲津。大约在今山东省德县以北至河北省天津一带数百里地。”徒骇即今海河,大使即今大石河,鉤盘通古之玄水,玄水即今滦河的第一大支流青龙河,即《水经注•濡水》所载:“卢水有二渠,号小沮、大沮,合而入玄水,又南与温水合,出肥如城北山(肥如城古时在迁安境内),流注于玄水。”又载:“玄水通句盘也。”大沮水即今青龙河,南流至滦县石梯子村北入滦河;小沮水即今冷口沙河,东南流至枣行村汇入青龙河。两条河在《滦县志》、《迁安县志》和《唐山地名志•河流篇》均有明细述。所以说大禹治水来到过滦河流域绝非空穴来风。
    接着,我们再回索大禹治水东西导水的史料,据《尚书•禹贡》所载:“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就更为清楚地告之后人,大禹在今河北大地治理水患时,从王屋山开山导水,一直治理到碣石山方疏通了河道,于是洪水退入海中,这才出现了天下第一州“冀”,而碣石山就在今昌黎县境内,所以我们说,无论大禹在北橎九河的治理中,还是东西疏导的治水中,都来到过滦河流域这片热土,在这里治理过水患。
    大禹治水来到滦河水系留下“归口”的传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山海经•中次三经》所载:“青要之山,实为帝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所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任重远先生在他的《迁安——黄帝古都》一书中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破译,指出“青要之山”即古时大沮水;“实为帝都”即黄帝部落聚居之地,今青龙河一带的大山;“北望河曲”即青龙河西北边的支流曲河;“是多驾鸟”即曲河中有许多鸭鹅,驾鸟即鸭和鹅;“南望墠渚”中的“墠”同于禅,为祭祀神灵的意思,渚为水中小洲,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曲河一带向南望去,一片汪洋之中有一块被水淹的高地,是部落祭神的圣地,为“禹父所化”,即禹的父亲在治理水患所垫起来的高台。所以大禹来到滦河治理水患,到青龙河一带祭祀父亲的神灵,是在继承父亲的事业。
    那么,“累死黄龙笑死龟”又是怎样一个传说呢?笔者查阅了相关文史资料,并到建有龙王庙的迁西县长岭峰村进行了采风。其故事虽有几种说法,但故事梗概是一致的。相传,大禹治水来到了“青要之山”即今苍龙山一带,祭祀过神灵和父亲之后,已是四面洪水,怒浪滔天。大禹便乘独木舟四处巡查,发现是苍龙山堵住了水道。于是,大禹召来了在这里居住的万年神龟,责问它为何未开出水道,以至大水汪洋几乎淹没祭神圣地?神龟告诉禹王,它已多次撞击大山,可惜大山无缝隙,难以撞开。禹王听罢又召来黄龙,令它协助神龟在一夜之内扒开苍龙山,泄洪顺水,黄龙答应下来。这天夜里,电闪雷鸣之中,黄龙从天而降,用龙尾鞭打大山,果然将大山炸开一道缝隙。神龟随即猛撞大山,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裂开一道豁口。黄龙再次腾空而起,惊雷之中,黄龙二次鞭打大山,大山倒下半壁。此时,神龟和黄龙都已筋疲力尽,但豁口仍不足以泄洪,眼看就要天亮了,却仍未完成禹王的指令。于是,黄龙再次腾空,一道电闪过后,黄龙拼力向大山冲击,一阵惊雷般的巨响,龙头撞断大山。神龟随即清理山石,天明时,苍龙山从中断开,洪水顺流而下。力尽的黄龙随洪水逝去,神龟望着退去的洪水,高兴地哈哈大笑,也在笑声中力竭而死。因此,留下了“累死黄龙笑死龟”的传说。人们不忘神龟的忠诚,便称这里为龟口,久而久之,龟口衍变成归口。当然,人们也未忘记为扒开苍龙山而献身的黄龙,在今迁西县罗家屯的西南面修起龙王庙,让黄龙享受人间的祭祀,同时也留下了滦河改道的故事。这一传说在滦河流域广为流传。
    人们因此也更加敬重禹王,在滦州城内建起牌楼,《滦县志》就有“滦州安严街,立有牌表,上书禹门鹍化四字”的记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怀念和歌颂大禹治水的诗文,如清朝嘉庆年间滦州知府吴士鸿诗云:“夷齐古土起翠微,黄洛城下夕阳辉。曾经洪水波浩淼,怒浪滔天万民危。幸有金龙开山穴,多亏万年老神龟。禹王治水垂后世,绿野平峦飘晚炊。”
    禹王令黄龙与神龟开山泄洪的传说最早见于《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至六朝时,在《拾遗记》中演化成“禹尽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其后世流传于华北大地,演化成各种不同版本的传说。龙和龟均为黄帝族不同部落的图腾,其历史的真实应为王大有著《三皇五帝时代》一书所述:“鲧听从了鸱龟氏的建议,治水获得成功,却被舜处以极刑,禹承父业,率领应龙氏、鸱龟氏部落治水,应龙氏部落在前面开山导石,鸱龟氏部落在后面清理淤泥……”在今迁安迁西交界的归口一带,古时确有湖泊。时至今日,迁西尹庄乡房官营的西峪和东山瓦峪两座海拔140米的山顶上,还有十几米厚的白沙层,而在其湖底一带挖掘出的文化遗址恰恰在四千年前的大禹时期,所以河北省地质专家吴忱说:“从迁西县城至归口这段滦河古时是一湖泊”。而我市水利局郭文英、范成两位专家依据中国水科院郭树所提供的资料,在其《滦河下游主河道历史迁徙考略》一文中指出:“滦河改道约在三千年前……”
    至此,我们就理清了大禹治水与归口传说的来龙去脉。往事今朝,也就勾陈出滦河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是具体的,有细节的,而不是空洞的概括,这也正是滦河文化研究者踏破铁鞋,跋涉书山,勾陈史海之所在。
 
主要参考资料
1、《书经》。
2、《山海经》。
3、《古神话选》袁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柯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5、《滦县志》1936年版。
6、《三皇五帝时代》王大有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版。
7、《唐山地名志》唐山市地名办公室1985年版。
8、《唐山大全》经济效益社编,1986年版。
9、《迁安——黄帝古都》任重远著,利华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作者简介
阎克岐,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在迁安工作多年。
版权所有:轩辕文化网
燕云大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1765号-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