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感怀(三首)
 张森


    壬辰暮春,与迁安黄帝文化研究会一行十二人结伴西行,探寻黄帝旧迹,感受先祖遗韵,感慨良多,作诗三首以记之。

(一)龙山遐思

龙山极目眺钢城,
棋布星罗势如虹。
不见轩辕征战苦,
犹闻台上擂鼓声①。
齐桓急智曾知蚁,
老马识途别有情②。
棒打塔压何能驯,
蛰龙今日早腾空③。
 
注:
①犹闻台上擂鼓声:当年轩辕黄帝曾在迁安北部一带征战,擂鼓以退敌兵,今大崔庄镇擂鼓台村即以此得名。
②齐桓急智曾知蚁,老马识途别有情:春秋时齐桓公北伐山戎,兵定孤竹,曾在龙山结寨,并留下蚁穴知泉、老马识途的佳话美谈。
③棒打塔压:明代迁安知县张九三曾奉皇命于龙山之东棒槌山上修建文峰塔一座,用以镇压龙山风水。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清晨,文峰塔长长的塔影正好压在龙头之上,留下“棒打龙头”的传说。该塔于1984年开矿时被拆除。
(二)爪村怀古

巨龙爪下觅旧踪,
荠麦弥望草青青。
奔驰犀象今何在①,
犹燃灰烬火初红②。
石斧石刀断蛮野,
骨锥骨针缝文明③。
沧海桑田何处是,
村居之畔几土层。
注:
①奔驰犀象今何在:根据爪村一带出土的大象犀牛等化石分析,爪村一带远古时期曾属温暖的亚热带气候,濡水之畔,水草丰美,犀象成群,是早期人类理想的栖息地。
②犹燃灰烬火初红:在爪村遗址中,专家首次发现草木灰,表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火了。
③石刀石斧、骨锥骨针:爪村遗址发现大量石刀、石斧和骨锥、骨针,其中带有纹饰的骨锥被考古学界誉为“华夏第一锥”。
④村居之畔几土层:在爪村村边的高坎下,可以见到层次分明的土层,就像年轮一样,清晰地记录了这里沧海桑田的变迁。

(三)咏轩坡子

缓虚水畔轩家坡①,
轩辕后裔子孙多②。
商周遗址③存古韵,
香台旧寺④名远播。
高台难遂闯王愿⑤,
墓碑再颂先辈德⑥。
今逢盛世追怀远,
千秋永唱赞美歌。
 
注:
①缓虚水畔轩家坡:民国以前的县志均称轩坡子为“轩家坡”,轩坡子当为后世俗称。村西沙河,古称缓虚水。
②轩辕后裔子孙多:据统计,该村共1400人,轩姓人口达250余人,在清代,他们还沿用复姓“轩辕”,后因避祸,改作单姓“轩”。这种轩辕姓氏人口如此集中的现象,在全国十分少见。
③商周遗址:轩坡子村西,缓虚水畔,发现商周遗址群落,可以轻易寻见当年陶器的残片。
④香台旧寺:在商周遗址附近,就是声名远播的香台寺遗址。专家考证,香台寺始建于明代,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⑤高台难遂闯王愿:相传当年闯王李自成曾驻扎在轩坡子村,曾改轩坡子为高台子,李自成兵败后,轩坡子的村名被重新恢复。
⑥墓碑再颂先辈德:上世纪七十年代,该村发现一块清乾隆年间的残碑,是轩辕尚德、轩辕尚义兄弟为其先祖轩辕桧枝夫妇敬立的墓碑,可以推断当时这里的轩姓还在沿用祖先的“轩辕”复姓。
版权所有:轩辕文化网
燕云大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1765号-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