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文化系列之二】---家谱

    


    上篇写了姓氏文化起源,这篇聊聊家谱。

    家谱在南方,一般大部分人都能够聊几句自己姓氏的来源,或者祖宗来自那里,姓氏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这与南方重视家谱的传承有很大关系,但是到了北方,确很少人能够说起自己姓氏或者祖先发祥地。

    家谱也叫谱牒,或者族谱。通常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连续谱表,它的种类名目繁多,如家谱,房谱,宗谱,总谱,支谱等等。

    家谱,这种记载宗族发展的家族史书,是几千年宗法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三大部分之一,和地方志,国史相辅相成,成为中国社会几千年特有的文化现象。

    家谱的修纂目的之一就是分宗之,分世系,藉此增强木本水源,敬宗崇祖的思想感情,家谱中记载内容很多,如姓氏渊源,家族的迁移和发展,兴衰更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官宦制度,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每一个姓氏家谱就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库。



                                  (某家族家谱部分)



    中国人写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起初是在甲骨文上记载祖先的事迹,最先开始是王室的家族记载。到周朝就开始有专门记录王室家谱的史官,叫小史。王室家谱叫玉蝶,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的朝廷部门,到了清朝,叫宗人府,除了记录皇室玉碟外,还管理皇室家族的内部事务。由于大部分姓氏来源都是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夏商周,皇室家族分封建国的姓来源。王室记录家族世系,各个姓氏也开始记录自己姓氏世系及家族名人,家谱就这样和中华历史一起,互生互衍、流传至今...

    令现代社会的我们,还能够追终溯源,知道自己姓氏来源,历代传承,氏族历史文化名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特殊的文化特色及现象。

    中国的姓氏家谱最具代表性的是两个家族,一个是儒家文化代表的孔氏家谱,一个是道教文化的张氏家谱。到建国前,孔氏家族已经传承2500年,孔子嫡系传至77代。张氏家族已经传承1800年,道家祖师张道陵嫡系传至第63代。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由于历朝历代朝廷对孔子后裔有免税役,提拔官员的政策,因此很多同姓不同宗的就会和当地政府说是孔子后裔,因此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孔氏家族对修谱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规定:族谱“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年为开始,从明朝开始,修谱时都是由孔子嫡系长孙,当时的世袭“衍圣公”奏请皇帝,钦赐辈分,一般每次赐八个字或者十个字,为后面八辈或者十辈子孙用字。

    中国最后一个“衍圣公”是孔子第七十七裔孙孔德成,出生于民国年间,当时出生时为了不被掉包,确保圣人血脉纯正,民国政府还派了一个排的士兵保围产房,孔德成出生后,民国政府还放礼炮二十一响,庆祝孔圣人家族第七十七世长孙出生,后来,孔德成被蒋介石一起带到台湾,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到现在孔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80代了。

    张氏家谱记录的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家族的世系流传,张道陵家族是江西鹰潭龙虎山道教张天师家族传承,和孔氏家族传承儒家文化一起,并称为“南张北孔”,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东汉时期张道陵在龙虎山修炼得道,90多岁去四川青城山传道,后来嘱咐子孙,子孙后代要回到江西龙虎山居住,其裔孙张鲁投降曹操后,暗中让二个儿子回到龙虎山,传承道教。

    元世祖忽必烈赐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到民国最后一位天师张恩溥,传承共1800年六十三代。南方张氏家族1800年来,在家谱里持续不断记载历代天师以及天师家族的繁衍,历代皇帝的赐封,诏书,传教的典故,以及家族文化,等等,种类繁多,内容浩大。为研究道教文化,张天师家族,历代朝廷对道教的态度,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资料。也是中华儒道释文化代表之一。






    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后来也被蒋介石带到台湾,现在鹰潭龙虎山正一观主殿里供奉了祖天师张道陵,从四川回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去台湾的第六十三代天师。以示从汉朝到现代一脉相承。到现在张天师家族已经传承至第六十六代了!

    笔者二十来年研究自己姓氏来源及文化,从中得到很多知识和启发,笔者家谱记载,廖姓始祖为有熊氏轩辕黄帝裔孙颛顼帝,其第七代孙号“叔安”,由夏时封在河南汝南郡廖国,现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后代子孙以国为姓,又有一支为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号“伯廖”,封河南固始廖国,子孙后代以廖为姓,这是廖姓几大姓氏起源最重要的两支,东汉时期有廖扶,号:北郭先生,教授弟子几百人,到三国时期有蜀国大将先锋廖化,封车骑将军,拜中乡侯,是廖氏鼻祖叔安公第六十四世,廖化曾孙廖子璋,东晋年间为左卫国将军,其子丛宪始迁浙江松阳,廖子璋第十二代孙廖崇德,于唐贞观年间为江西宁都县令,后迁居宁都,为南方廖氏始祖,根据家谱记载,笔者先祖后又因各种原因迁福建,先祖仲远公跟随文天祥征战广东梅州,遂居梅州,康熙年间,先祖二龙公迁江西瑞金,到笔者这代,是黄帝第一百三十七世,廖氏得姓始祖叔安公第一百二十八代,历经近5000年时间。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时间一样长。





    廖氏家谱中,历代修谱,都有很多历史名人为家谱写序,据记载:欧阳修,朱熹,文天祥,陆九渊,唐伯虎,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廖氏家谱写序,这在中国百家姓中也是非常难得的历史荣誉!也是我们廖氏后代值得骄傲的地方。

    读者朋友,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家谱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思议的现象,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研究一下自己姓氏家谱文化。



编后语:

你是个靠谱的人吗?你知道靠的是什么谱吗?

可能读到最后有了个比较明晰的概念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家谱是中华历史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和华夏文明一起,互生互衍,流传至今… 



                                                               原创 廖晓明  微信公众号:慧见减压邦







作者廖晓明,1975年生人,曾用笔名:木羽。红色故都赣南瑞金人氏,自幼不喜热闹,独爱看书,喜欢文学,农耕牧牛之时,手不释卷。
少时文章常见诸于报端,2013年因商旅居西安,从事销售十几年,长于营销培训;繁忙工作之时,偷闲探幽文化名胜古迹,参访儒道佛家博学之士,每有心得感慨,常用文字描述记录,经年累月,遂成篇幅,近年经好友鼓励鞭策,写兴渐浓。
长于冲淡中叙述故事,在文章中娓娓道来,其中历史文化背景,内涵丰富,引人入胜。
廖氏晓明,繁忙商务之余,仍能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并至力于传统文化交流和推广,令人钦佩与赞叹;如此人生态度,善莫大焉… 



版权所有:轩辕文化网
燕云大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1765号-1
分享按钮